近日,区二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邬忠伟正聚精会神地查看一位患者的检查结果。在电脑边上,有一只风车尤为显眼,做工粗糙,纸张皱巴巴的,还被撕破了。可就这么一只破烂不堪的风车,在邬忠伟看来却不一般,这是为什么呢?风车来自哪儿?邬忠伟说,这是小患者涵涵(化名)做的,是一只“来自星星的风车”。
小患者把玩具塞进耳朵
涵涵是一位12岁的小男孩。几天前,涵涵因为右耳道发现有红色异物来到区二院耳鼻喉科就诊。初见涵涵,邬忠伟便对他印象深刻,不爱说话、不爱笑、安静,眼睛很明亮,手上紧紧握着一只纸风车。涵涵的父母告诉邬忠伟,涵涵是一位自闭症儿童。
涵涵右耳道的红色异物其实是一个只有黄豆大小的红色玩具。几天前,涵涵独自在房间里玩耍,不经意间,把玩具塞进了耳朵里面。
一开始,涵涵父母没有发现红色异物,只是觉得涵涵近来总是挠耳朵,情绪异常暴躁,大家喊他也不怎么搭理,这才检查耳朵发现了这“淘气”的玩具。
心疼的父母立刻将涵涵带去医院检查,却无功而返。原来,涵涵一看到白大褂医生拿出检查工具,就开始手舞足蹈地发脾气。涵涵不配合,医生也没法动手。连跑了几家医院,涵涵耳道里的玩具也没有取出来。
循循引导解决“罪魁祸首”
11月18日,涵涵父母把他从学校接出来,来到了区二院耳鼻喉科,接诊医生是邬忠伟。
邬忠伟仔细观察涵涵的行为,遵循他的喜好,尝试着与他沟通,最终得以检查确定红色玩具的位置,就在右耳外耳道中段。
但玩具紧紧卡在耳道里,耳道又那么狭窄,要想取出势必弄伤涵涵。而且时间不会短,涵涵怎么坐得住呢?邬忠伟建议在静脉麻醉下取出玩具。涵涵看到针就害怕,更何况打麻醉针?要想“说服”涵涵,通力合作才行。
麻醉科副主任李甲闻讯后赶过来帮忙。于是诊室里发生了和谐又有趣的一幕:两个身穿白大褂的男医生,一会儿扮滑稽的动物,一会儿吹动风车,一会儿互相揉耳朵……循循引导,最终涵涵成功打上了麻醉针。
10多分钟后,一个四方形的玩具从耳道里挑了出来,这就是使涵涵听力下降的罪魁祸首。而从麻醉中醒来的涵涵,不再挠耳朵了。
临走前,涵涵在邬忠伟诊室里,留下了他紧握的风车——这是在老师帮助下做好的风车,虽然已经被涵涵折得七零八落,但是邬忠伟却小心翼翼地把风车放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因为这是“来自星星的孩子”的一片心意。(记者 刘盈蓉 通讯员 胡丝丽)